原創|WalkLife徒步生活
今天要跟大家來聊聊越南菜,越南狹長型的地理條件,演變出南北迥異的氣候、語言以及歷史。曾經隸屬於中國,又被法國殖民,不僅如此,位於紅河三角洲的越南北部,是強悍的戰鬥民族京族的發源地,而中部則是古代婆羅門教佔婆的文明的據點,南部則曾經是湄公河三角洲高棉帝國的領土。就在這樣的情況下,為這片地方,孕育出非常多元的文化色彩,甚至影響到飲食文化上。
北越美食中的“油炸鬼”
北越深受中國廣西、廣東,兩廣飲食文化以及氣候的影響,北越人的飲食相較於南越的調味,來得更加樸實。就拿牛肉河粉為例,北越的牛肉河粉,習慣放入清燉的牛肉,以及洋蔥,還會加入“小油條”,說起來,油條在越南語中是“Quẩy”(音:拐)也就是跟廣東話中的“鬼”同音。沒錯,相信大家都猜到了,這是一個漢越語,其實就是來自我們的漢語。
為什麼稱作“鬼”呢?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,油條的民間傳說,是起源自“歷史罪人”秦檜的故事。當年南宋高宗趙構,以莫須有的罪名,斬殺岳飛。引來百姓不滿,在民間開始流傳“油炸檜”的面點,一傳十,十傳百,就變成後來“油炸鬼”,至今廣東話仍然說油條為油炸鬼,而越南也是取這個讀音。順帶一提,在越南也有天堂跟地獄。而地獄也有說法是地府,在越南語中讀作“âm phủ”(音似陰府),
可見漢文化的影響力,無處不在。
此外,北越人也有吃狗肉的習慣,而烤肉米線(Bún chả)也是來自北越,以米線沾醬油或魚露,我想起我的香港朋友曾經跟我說,他特別吃不慣越南的調味,因為覺得太甜。在烤肉米線中的魚露因為是伴隨白醋,口味是偏甜。
中越美食中的“廣西”姜黃乾麵
中越的地形地勢則是以山丘居多,濕氣重,發展出重咸重辣的飲食風格,而越南最後一個阮氏王朝,定都在順化,演變出一些“京城料理”,時常看到越南的餐廳招牌寫到huế,就是指順化料理。其中有一道菜,叫做“Mì Quảng”(讀音:米廣)從讀音上也能看出些端倪。這也是跟中國很有淵源的一道美食,Mì在越南語中就是面的意思,Quảng的話,就是“廣”,在這裡指的就是廣西。
據說這道廣式乾麵是從廣西傳入到中越,特色是以姜黃入面,再搭配蝦子、醬油,以及魚露跟黑胡椒等,會用薄荷葉跟芝麻米果增添口感,有時還會拌以花生碎。除了廣式乾麵之外,順化牛肉粉Bún Bò huế和豬肉蝦餅Bánh Khoai,也是非常出名的中越料理。
南越小吃甜點百百種,還有豆腐腦
終於說到了南越,南越的河粉偏酸跟偏甜,還有九層塔跟一堆生菜。面對這些生菜,如果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起時,可以先撥開一點生菜,先聞聞看味道,是否能夠接受,不過我特別喜歡越南人的煲湯技術,可能自己本身也是南方人,所以特別喜歡這份甘甜味。
而在胡志明的街頭,常常會有許多有意思的小吃,例如這道tàu hủ nước,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是什麼意思,就是豆腐腦。在胡志明大清早或者是下午4-5點的時候,會看到有人推著車,上面寫著tàu hủ nước,有一次我在徒步的路上,看到這個招牌,第一次拼出這個讀音的時候,特別開心,因為我心裡的第一個念頭“我盡然看得懂!”(應該不要叫徒步生活,得改名叫徒步吃貨)
雖然說在越南許多飲料都是冰的,不過他們的豆腐腦確是熱騰騰的,價格也非常便宜,才5000越南盾(1.5塊人民幣),就坐在街邊吃起來。豆腐腦的味道也跟我們一樣,比較特別的是,他們在豆腐腦上淋上姜汁,並且會加一點椰子的味道。
曾經跟越南朋友喝咖啡的時候,她們很認真的跟我說,氣候會影響人的性格。我當時覺得應該是玩笑話。但我的南越朋友萍,她說在胡志明,四季如夏,但是常常會下雨,不一會兒又放晴,就像她們的性格,脾氣來得快去得快。但北越的氣候有嚴寒跟酷暑,他們性格就比較沈悶及凶悍。如果依照這個邏輯,那麼中越人的性格呢?
留言列表